如今,我們都知道勞力士是最流行的鐘錶製造商,這家日內瓦製錶大廠在知名度、廣泛的吸引力和營業額方面都遙遙領先。光是去年,勞力士就生產了約 120 萬隻腕錶,平均售價為 7750 瑞郎。難以想像勞力士也是從卑微開始的......但為了讓您開始了解這個品牌的(非常)簡單的歷史。勞力士於 1905 年由 Hans Wilsdorf 在英國倫敦創立,而非瑞士。直到 1920 年,勞力士才成為瑞士鐘錶製造商。勞力士專精於結合高精密、尖端科技與時尚的腕錶,早年的產量仍相當低。
2023 年 5 月 23 日
歷史上的勞力士生產數字 - 從 1932 年到 1989 年
Marcus Siems @siemswatches
收藏家、作家、資料分析師
如今,我們都知道勞力士是最流行的鐘錶製造商,這家日內瓦製錶大廠在知名度、廣泛的吸睛度以及營收[1]等方面都傲視同儕。光是去年一年,勞力士就生產了約 120 萬隻腕錶,平均售價為 7750 瑞郎。市場佔有率為 29%!難以想像勞力士也是從卑微開始的......
首先,讓我們總結一下這個品牌(非常)簡短的歷史:勞力士於 1905 年由 Hans Wilsdorf 在英國倫敦(而非瑞士)創立。直到 1920 年,勞力士才真正成為一家瑞士鐘錶製造商[2]。勞力士專精於結合高精密機芯、尖端科技與時尚風格的腕錶,早年的產量仍然很低,而且才剛起步。
勞力士對高準確度的機芯(和行銷......)如此著迷,以至於他們稱自己的第一級機芯為「天文台表」,但他們的第二級機芯仍然被冠以「精準」的名稱。就像 Hans Wilsdorf 在你耳邊輕聲說:"這不是天文台表,但仍然是超精密的。圖片 @Goldammer.me.
勞力士於 1926 年開始內部序列號登記,根據此文件,勞力士於 1953 年[3]生產了第 100 萬隻腕錶,並重新開始從 1 開始計算。1987 年,勞力士達到 1,000 萬隻的里程碑 (實際上是 1,100 萬隻),並開始使用字母 + 6 位數的序列號,然後在 2010 年引入隨機序列號。您想知道勞力士一年製造多少塊錶,讓我們深入瞭解製錶的不同時代。
1) 擴張時期 (1939-49)
總的來說,勞力士在 1940 年生產了第 100,000 隻腕錶,而在 6 年後的 1946 年底,他們又生產了第 500,000 隻腕錶。從產量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勞力士在其 40 周年慶前後進行了大量擴張......您知道勞力士在 1945 年推出了「Jubilee」腕錶 - Datejust。
圖 1. 1932 至 1989 年間勞力士腕錶的累計生產量[3].資料以對數刻度繪製在 y 軸上。
在 20 世紀 30 年代末到 40 年代末期間,我們確實觀察到每年的產量平均增加超過 40%!這不是 10 年間 40% 的增長,而是每年的增長。這絕對是次世代的擴張,但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這個現象呢?當然,我們只能猜測,但讓我們進入這個兔子洞一會...
為慶祝 40 週年「Jubilee」(紀念日),勞力士不僅推出了其中一個系列 - Datejust,還推出了新穎的錶鏈結構。 照片 @Goldammer.me.
1931 年,勞力士推出了一項徹底改變製錶業的技術奇蹟 - 擁有 360 度自動盤的永動機芯[2]。重要的是,勞力士實際上擁有這項技術的專利長達 20 年(!)。因此在 1951 年之前,自動機芯不是來自勞力士的全自動盤,就是來自任何非威爾斯多夫鐘錶廠的保險槓。
「永恆屬於您......」1946 年的勞力士廣告,強調當時日內瓦品牌的科技奇蹟。包括「自動轉子」機芯和擴充式錶鏈。照片來源:HIFI archives。
如果你相信某種技術,只要你是唯一有能力或被允許生產這種技術的人,你就會傳播它。我認為勞力士就是這樣。除了蠔式錶殼之外,全自動盤也是當時其他腕錶製造商無法匹敵的獨特賣點。因此勞力士在市場上大肆宣傳他們的腕錶,讓每個人都知道他們是不可小覷的。
2) 自動工具腕錶的問世 (1953-89)
在 1950 年代早期,勞力士似乎終於改變了他們的策略...品牌停止了極端擴張的時期,在成長方面成為一致的典範:1953 年至 1989 年間,年均產量增長略高於 8%。
圖 2. 1932 至 1989 年間勞力士腕錶的年產量[3].虛線表示指數擬合數據。對於缺失的序列號範圍,則沒有年產量估算。數據在 y 軸上以對數刻度繪製。
所以......那又是什麼?從 1953 年開始,勞力士幾乎推出了我們今天所知的完整專業陣容:GMT Master、Explorer、Submariner、Turnograph 和 Milgauss 都是在 1953-56 年間問世。或者換句話說:全自動盤機芯的專利結束後,勞力士需要新的旗艦產品來擺脫同業的競爭。
1950 年代中期是勞力士最成功的時期。重點從盡可能多地推出精確的腕錶,轉移到鋼制運動腕錶和專業工具腕錶上。圖片 @Goldammer.me.
有趣的是,在早期的那幾年,年產量甚至下降到 1940 年代早期的水平。似乎要製造正確的工具腕錶,需要更多的時間和資源。由於自此之後產品目錄不斷更新,產量(正負數)穩步攀升。
3) 結論
總的來說,我們可以從這些生產數字中得出三個非常有趣的結論。首先,勞力士似乎一直在推廣他們的蠔式和恆動組合,只要專利仍然保留。由於這種技術優勢是如此獨特,勞力士和 Hans Wilsdorf 意圖將他們的獨創性大量散佈到世界各地。
Mercedes Gleitze 於 1927 年橫跨英吉利海峽時所佩戴的原版腕錶,她是勞力士第一位大品牌代言人。這項壯舉多年來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宣傳。這枚腕錶於 2000 年在倫敦佳士得拍賣會上以 17,000 英鎊成交。照片來源 佳士得.
其次,隨著專利的到期,勞力士重新調整了他們的策略,轉向自動工具腕錶。因此,他們實際上是從一個技術前沿走向另一個技術前沿。儘管我不會過分吹捧他們,但這似乎是古董勞力士的模式。
最後,即使在石英危機的極度困難時期,勞力士的產量也沒有明顯下降。在 1970 年代初期至中期,我們看到了一點停滯,但相較於它對整個瑞士製錶業的影響,這實在是無法察覺的[4]。
"Rollie's(勞力士) 不會發出滴答滴答的聲響......?Jay-Z 聲稱,但事實上,勞力士在 1970 年代推出了 Datejust 和 Day-Date 兩款石英腕錶,對石英腕錶做出了自己的詮釋。您可以看一看這些嘀嗒嘀嗒的勞力士腕錶。 這裡.
繞個小圈...你們有人知道宇宙膨脹理論嗎?它提出在最初的幾秒鐘,我們的宇宙以指數形式膨脹,速度遠遠超過光速。在最初的 10-32秒之後,宇宙以更緩慢但相當穩定的速度穩定下來。聽起來很耳熟吧?宇宙膨脹理論在 1970 年代才被引入物理學,但勞力士早在 1930 年代就開始了他們自己的兩階段膨脹。
我們可以將勞力士的策略形容為長期導向。即使現在勞力士顯然是瑞士製錶業中的佼佼者[1],他們的成長速度也可以說比原則上可以達到的速度還要慢。大多數錶款的輪候名單仍然非常長,但我們看到的年產量卻與 1980 年代末期的水平差不多。勞力士再次面臨全球鐘錶業的重大危機,但仍能保持增長[1,5-7]。我認為,正是這種長期的定位,讓勞力士在危機中屹立不倒,並最終使其在眾多品牌中脫穎而出*。
* 你不一定要喜歡他們的現代腕錶才會承認 ...
參考資料
[1]業界現況 - 2023 年的瑞士製錶業;SJX 鐘錶;
https://watchesbysjx.com/2023/03/morgan-stanley-watch-industry-report-2023.html
[2]Rolex Historie - 1926-1945; Rolex;
https://www.rolex.com/de/about-rolex-watches/history/1926-1945
[3] The Vintage Rolex Field Guide (2019); Colin A. White;
[4]Chronographe Suisse & the forgotten Brands of the Quartz Crisis; Felix Goldammer, Goldammer Vintage Watche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UIFmfZQLn0
[5]2021 年鐘錶業成果;Vittorino Loreto,ItalianWatchSpotter;
https://italianwatchspotter.com/2021-watch-industry-results/?lang=en
[6]摩根史坦利 2019 年及未來鐘錶業最大問題報告;Ariel Adams,aBlogtoWatch;
[7]按市場佔有率排列的 5 大瑞士鐘錶品牌;Paul Altieri,Bob's Watches;
https://www.bobswatches.com/rolex-blog/just-because/5-largest-swiss-watch-brands-market-share.html
作者保留所有文字和圖形的權利。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