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認為在現代腕錶中很平常的自動機芯,在 1940 年代仍是一個實驗性的概念。各家品牌不得不圍繞勞力士的金標專利進行研發,這意味著他們只能背著一隻手進行開發。然而,浪琴表仍能在不到兩年的時間內提出相對較新的解決方案。這簡直就是工程界的奇蹟!Longines(浪琴表)主要因其對秒錶複雜功能的貢獻而備受讚賞,也許他們的自動機芯並不出名,但讓我們向他們致以應有的敬意!浪琴表的傳承基礎在於技術創新,顯然不只是歐米茄的小表弟。
2024 年 7 月 24 日
無人提及的政變 - 浪琴表首枚自動機芯
Marcus Siems @siemswatches
收藏家、作家、資料分析師
浪琴表深受許多古董計時碼錶收藏家的喜愛,其傳統不僅僅是歐米茄的小表弟。除了對計時碼錶複雜功能的貢獻外,這家聖伊米爾製造商也是一個創新大廠,並參與了上世紀最偉大的專利政變之一......
[神秘音樂聲]
1950年款浪琴Ref.6000 精鋼款。這是一款專為法國市場製造的 22A 機芯自動腕錶。但它為何如此特別?照片來源 Antiquorum.
是什麼讓這款腕錶如此特別?它是 Longines ref.6000 精鋼款。根據錶盤上的簽名 "Fab.Suisse"(瑞士)和提取物,我們知道它是為法國市場製造的。它具有夜光數字、鉛筆指針、階梯形錶殼和富有表現力的錶耳。總體而言,這款腕錶的特色非常吸引人,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任何震撼人心的特別之處...讓這款腕錶成為真正奇貨的是錶盤上的另一個標誌:"自動」。
為什麼1950年的浪琴自動腕錶會有新聞價值?在此之前,許多製造商已率先推出自動腕錶。自動腕錶的第一項專利源自1923 年,而勞力士早在1931 年就開始大量生產自動泡泡背[1]...所以呢?勞力士的專利是關鍵:早在 1931 年,勞力士就取得了 360 度全轉子機芯(現代標準)的專利,為時 20 年之久[1]!換句話說 換句話說,在 1951 年之前,沒有其他公司可以將類似的機芯商品化。.然而,浪琴表(Longines)卻以其自製的 22A 機芯實現了這一目標。
1948 年浪琴表廣告,展示其首款配備 Cal.22A 機芯的自動腕錶。有趣的是,廣告中還強調了這些腕錶的堅固性。照片來源:HIFI Archiv。
1) 浪琴表 Caliber 22A
據說,浪琴表只用了很短的發展階段和很低的預算就實現了自動機芯的夢想[2]。1944 年,當大部分製造商已經建立、改良並銷售自動機芯時,浪琴表卻從零開始。浪琴表的想法是製造一款機芯,而不是依賴於他們目錄中已有的任何產品,而是從其他自動機芯的錯誤和缺點中學習。
這是一項艱巨的任務,但浪琴表成功了:不到兩年後,浪琴表首款自動腕錶機芯 - 22A 機芯 - 於 1946 年春季公開發售。而早在 1945 年末,6 枚最初的原型機就已經在內部進行了測試[2]- 從機芯編號 6,999,999 開始。
近距離觀賞 1950 年代早期的浪琴表自動機芯 22A。如您所見,這是一個全轉子上鏈系統!照片來源 Stetz Co.手錶.
現在您也可以親眼目睹 22A機芯採用全轉子上鏈系統系統!22A 機芯由 18 顆寶石構成,直徑 28.8mm x 高 5.7mm,動力儲存 36 小時。因此,在 1946 年至 1952 年間,浪琴表售出了一款實力雄厚的勞力士競爭對手,似乎侵犯了專利......除非?
22A 的後繼機芯 - 浪琴表 19A 於 1952 年推出。圖為1955年Longines Conquest Ref.9000.圖片 Goldammer Archiv.
2) 浪琴表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
因此,問題的關鍵是:「這一切是否合法,浪琴表是否受到任何影響?要了解這一切是如何實現的,我們必須深入瞭解轉子機芯*的細節。幸運的是,我們的朋友 Owen Lawton 在前段時間寫了一篇關於勞力士所有相關專利的概述。
Rolex 保護振盪質量 (CH160803A) 和相關的能源傳輸系統 (CH157995A)來為主發條上鏈。這些專利導致了 1931 年最初的 620 機芯,並禁止了大多數製造商推出自己的全自動盤機芯。但有趣的是,這些專利並不包括...
Rolex 全轉子擺動質量專利 ( CH160803A,左側) 和能量傳輸 ( CH157995A,中間),在 1930 年代早期推出了勞力士 620 機芯 (右圖)。照片來源 WindVintage 和 Owen Lawton.
勞力士於 1933 年獲得的原始專利僅涵蓋單向上鏈。這意味著只有一個方向的旋轉能夠為主發條上鏈。勞力士在 1934 年成功地保護了雙向上鏈系統,但直到 1950 年推出 1030 機芯時才將該系統商品化[1]。
雙向上鏈可能是解決這一謎題的關鍵。與浪琴表相似,電子錶製造商 Felsa 於 1942 年推出了一款全自動盤機芯(cal. 692),帶有雙向上鏈功能[1]。浪琴表的專利(CH251175A,1945 年 6 月 23 日)直接解決了雙向上鏈本身的問題,即兩個方向都有獨立的齒輪[3]。重要的是,1945 年 11 月 29 日,浪琴表註冊了另一項專利,這可能是關鍵性的。他們的專利CH254577A保護了一個利用彈簧減緩擺動砝碼橫向衝擊的系統[4]。
「最大程度的安全性 」是浪琴表 1940 年代自動腕錶的標題。這是一個很好的宣傳特點,但也有可能是解除其專利侵權的特點......照片來源:HIFI Archiv。
因此,減震振盪器結合雙向性可能足以讓浪琴表的這款機芯成為一項聰明的開發,而並非直接侵犯勞力士。此外,非常有趣的是,1940 年代浪琴表的自動腕錶廣告強調其自動腕錶的堅固和抗震特性。1940 年代的廣告幾乎都是這樣寫的:
"[...]雙重保護系統可吸收最猛烈的衝擊,並有效處理擺動質量懸掛和平衡輪。[...]"
一款 1950 年的浪琴表自動腕錶,最近經過修復,並透過浪琴表直接銷售。照片來源 浪琴表.
3) 結論
若將所有謎團拼湊起來,22A 機芯的推出 浪琴表必須克服資源、時間和內部知識的不足,以及 1930/40 年代複雜的專利法。.對我來說,看到當時最知名的製造商之一走這條路是非常吸引人的。因為如果您仔細想想,除了勞力士之外,其他主要競爭對手都使用保險桿式機芯。歐米茄 (Omega)、Universal Geneve、積家 (Jaeger-LeCoultre)、摩凡陀 (Movado) 都在全轉子方式的崎嶇道路上走了一圈,建立了自己的自動機芯。
六枚 1940 和 1950 年代的自動機芯,分別採用全轉子上鏈(左,浪琴和勞力士)和碰碰式上鏈(中和右,Universal Geneve、歐米茄、積家和摩凡陀)。照片來源 WindVintage & Owen Lawton, Hodinkee, Josh Rankin & Stetz Co.腕錶,及 Goldamer 檔案庫.
我知道這是一個以書呆子為主題的超小眾主題......但這也告訴您一些關於 1940 和 1950 年代腕錶發展的情況。自動機芯 - 我們認為在現代腕錶中很平常的東西 - 仍然是一個實驗性的概念。為了繞過勞力士的專利,建立自動腕錶的新概念變得易如反掌。
想想看,當製造商不得不背著一隻手進行研發時,Longines 仍能在不到兩年的時間內提出相對較新的解決方案。這簡直就是工程界的奇蹟!Longines(浪琴表)或許並不以其自動機芯聞名,但讓我們向他們致以應有的敬意!
* 我應該清楚說明,我對專利法或一般法律的認識幾乎為零。在此說明的所有方面都是源自我對專利說明的天真理解。
參考資料
[1] 勞力士如何成為勞力士:自動「恆動」機芯(第二部分)Owen Lawton,WindVintage[連結]
[2] 浪琴表自動機芯的演變 - 22A; WatchTalk 論壇[連結]
[3] 利用擺陀為腕錶機芯自動上鏈 (CH251175A); 浪琴表 專利 (於 1945 年 6 月 23 日申請) [連結]
[4] 至少減緩施加在自動上鏈腕錶擺動砝碼樞軸上的橫向衝擊的方法及實現此方法的裝置(CH254577A); 浪琴表專利 (1945年11月29日申請) [連結]
文字和圖形的所有權利均歸作者所有。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