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百達翡麗第三代自動腕錶見面。而且不是一般的機芯,因為 350 機芯既不是全自動盤,也不是保險桿,更不是微自動盤。Caliber 350 是首款批量生產的外圍轉子,包括一個背面安裝的上鏈桿!這是傳統製錶業中最非凡的概念。
2024 年 7 月 17 日
超薄對稱 - 百達翡麗自動上鏈機芯的秘密
Marcus Siems @siemswatches
收藏家、作家、資料分析師
參考指南與資料庫:
Patek PhilippeSub-Second- Center-Second - Shaped Watches - Cal.12-600AT-Cal . 350-
您可能知道勞力士於1931 年取得 360 度上鏈自動盤的專利,為腕錶界帶來了革命性的改變。然而,這項專利確保了 20 年(!)的系統使用權,也讓競爭對手望洋興嘆,並引發長達十年的研發努力,以繞過全自動盤技術。
1950 年代末和 1960 年代的第二個趨勢是腕錶的薄型化。1950年代初期,Movado以撞牆式的cal.331(4.3mm)宣傳出第一款「最薄自動機芯」;1955年,Universal Geneve推出他們的Microtor cal.215(4.2mm);直到1960年,Piaget以他們的cal.12P(2.3mm)創造出最薄的自動Micro-Rotor機芯。
比較早期 Universal Geneve(1950 年代末,左圖)與 Piaget(1960 年代,右圖)的 Micro-Rotor 機芯,以及薄型萬年上鏈機芯。圖片 Goldammer 資料庫.
最後,舞台上的百達翡麗。在 1969 年這些發展的後期,這家日內瓦鐘錶製造商向市場推出了另一款薄型自動機芯,即 350 機芯。這次不是破紀錄的薄型機芯,但也既不是微型轉子、保險桿式或全轉子解決方案:Cal.350 是世界上第一款批量生產的周邊自動盤系統[1]!
百達翡麗專利(第 3,412,550 號)的外圍轉子和背面安裝的上鏈桿。照片來源 Hodinkee.
百達翡麗的 350 機芯是其第三代自動機芯,也是一次真正的革命。它的寬度為 28mm(僅比標準的 27-460 寬 1mm),高度僅 3.5mm,是全新超薄設計的完美基礎。機芯頂部還有一顆櫻桃......或者說是背面:350 機芯的特色在於背面安裝了上鏈桿,使錶殼正面看起來成為一個完美對稱的夢想[2]!
1970 年代百達翡麗 3569 型號配 350 機芯錶殼背面的回撥器。圖片 Goldammer 資料庫.
350 機芯於 1969 年問世,一直生產至 1986 年。從 1970 年代末開始,它與全轉子機芯 27-460(1960-86 年)和微轉子機芯 240(1977 年至今)同樣成為百達翡麗產品目錄中的三種永久上鏈選擇之一。1979年,百達翡麗進一步改良了cal.350,並推出了I-350(字面意思是 「改良的350」,現在是單向上鏈),總產量約10,000枚[1,3]。
這個系統的第一個概念其實早在 1955 年就已經提出。瑞士製錶師 Paul Gosteli 申請了第一個外圍自動盤系統的專利,但從未生產過完整的腕錶[1,3]。百達翡麗則在 17 年的生產過程中,將此機芯應用於六款腕錶中:
(這時您可能會想要翻轉您的手機)
編號 3563

期間: 1969-86
生產: 未知
運動: 永續 (Cal. 350)
具體內容: 35mm Wenger 表殼,紋理表圈
來源 檔案.觀看, 紐約佳士得2012年6月拍賣會
編號 3569

時期:1969-86
生產: 未知
機芯:Perpetual (Cal. 350)
Specifics:39毫米Wenger錶殼,紋理錶圈
資料來源: :香港佳士得 2016年11月
編號 3573

期間: 1970-86
生產: 未知
運動: 永續 (Cal. 350)
具體內容: 圓形緩衝 Baumgartner 表殼 (36mm)
來源 Bachmann & Scher
編號 3580

期間: 1972-80
生產: 500 鋼
運動: 永續 (Cal. 350)
具體內容: Ateliers Reunis Ellipse (36毫米),僅精鋼材質
來源 可收藏性, 佳士得香港 2022 年 11 月
編號 3585

期間: 1970-85
生產: 未知
運動: 永續 (Cal. 350)
具體內容: 36mm 電視盒
來源 菲利普斯日內瓦 2018年11月
編號 3586

期間: 1970-85
生產: 未知
運動: 永續 (Cal. 350)
具體內容: Ellipse,Ateliers Reunis錶殼(36毫米)
來源 觀看存檔
這些都是今天幾乎被遺忘的作品。百達翡麗的外圍轉子和倒捲裝置在我們的鐘表意識中幾乎不存在......很難說是什麼原因。也許是因為這種結構常被提及的一個缺點,就是表皮的濕氣可能更容易進入錶殼[1]。此外,1977 年發明的cal. 240 已經是一項卓越的技術。
百達翡麗(立式)Ellipse Ref.3580 精鋼錶款。照片來源 佳士得香港 2022 年 11 月.
1970年代的鐘錶界風起雲湧 - 嘗試是關鍵,新穎的概念遍佈瑞士各地。350 機芯有其缺點,但也成就了當時百達翡麗一些最有趣的設計。完美的對稱使腕錶同時適合左撇子和右撇子佩戴者。這六款腕錶是一些最複雜的錶殼和錶盤(!)裝飾的畫布。
手腕上簡潔對稱的外觀每次都讓我心動。我對它的垂涎是否也滲透到後蓋呢?照片 Goldammer 商店.
百達翡麗 350 機芯腕錶絕對是一個奇葩 - 同一款腕錶甚至可以有不同的錶耳設計!您很少會看到像百達翡麗這樣歷史悠久、極端傳統的腕錶品牌會做出如此高水平的怪異作品[4]...隨您怎麼說,但這些奇特的作品滲透著一些嚴肅的風格,體現了 1970 年代的設計,毫無疑問極具歷史意義。
參考資料
[1] 百達翡麗的創新機芯,你可能忘記了(或從來不知道)Jon Bues, Hodinkee[連結]
[2] 內在之美 -- 百達翡麗350機芯; PlusUltra[連結]
[3] 百達翡麗 350; WatchWiki[連結]
[4] 什麼時候橢圓不是橢圓?Tania Edwards,收藏[連結]
文字和圖形的所有權利均歸作者所有。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