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車 0

抱歉,看來我們沒有足夠的此產品。

產品
小計 免費
結帳時會計算運費、稅金和折扣代碼
  • 美國運通
  • Apple Pay
  • Google Pay
  • Klarna
  • 大師
  • 萬事達卡
  • 貝寶
  • 購物付款
  • 工會薪資
  • 簽證

您的購物車是空的

IWC 工程師SL腕錶參考指南 - 根塔設計(1976-2001)

令人驚嘆的 1980 年代經典 IWC 工程師型號。3505 配黑色圖形紙錶盤

為什麼70/80年代的IWC萬國錶仍然是內行的小道消息?人們對1970年代的精鋼運動腕錶愛不釋手......但是,當談到這一流派的歷史時,沙夫豪森的一個小品牌似乎被大多數人忽視了。重要的是,IWC萬國錶並非只有一個系列、一種對精鋼運動腕錶的詮釋 - 在1970年代中期,IWC萬國錶推出了一系列「俱樂部」產品。讓我們仔細看看他們的旗艦系列 - IWC萬國錶工程師腕錶。

2023 年 5 月 9 日

IWC 工程師SL腕錶參考指南 - 根塔設計(1976-2001)

Marcus Siems 是《Goldammer》的作者和撰稿人
    Marcus Siems @siemswatches
    收藏家、作家、資料分析師


 

為什麼70/80年代的IWC萬國錶仍然是內行的小道消息?人們對1970年代的精鋼運動腕錶愛不釋手......但是,當談到這一流派的歷史時,沙夫豪森的一個小品牌似乎被大多數人忽視了。重要的是,IWC萬國錶並非只有一個系列、一種對精鋼運動腕錶的詮釋 - 在1970年代中期,IWC萬國錶推出了一系列「俱樂部」產品。讓我們仔細看看他們的旗艦系列 - IWC萬國錶工程師腕錶。

 

如果我告訴你,有一款1970年代Gerald Genta設計的精鋼運動腕錶,產量比Royal Oak 5402和Nautilus 3800還低,你會怎麼想?一款防水深度達 120 米、可承受高達 1000 高斯磁場的整合式錶鏈腕錶?因此,基本上是現今人們喜愛鋼製運動腕錶的所有優點的綜合體。

然而,如果沒有這個標題,大多數人可能都不知道我說的是什麼腕錶。因此,讓我向您介紹:IWC萬國錶工程師腕錶。

 

腕上快照 1980 年代 IWC 工程師 3305 精鋼與黃金款式,黑色圖形紙錶盤鼓聲響起......IWC萬國錶工程師SL系列!在此,我們看到的是1980年代的Ref.3305型號 - 精鋼與黃金材質,黑色圖形紙錶盤,搭載2250型石英機芯。圖片 @Goldammer.me.

 

1) 一般設計

工程師系列的目標是提出一種新穎且相當實用的 「複雜功能」:防磁特性。這項功能是透過在機芯周圍引入軟鐵籠而實現的。法拉第籠可輕易承受 80.000A/m 或 ~1000 Gauss。

IWC萬國錶早在1954年就推出了工程師系列腕錶,並於同年推出了6541 Milgauss腕錶。666[1-2]- 同年,勞力士推出了解決問題的 6541 Milgauss。換言之,IWC萬國錶在當時顯然是製錶技術的領導者。

 

IWC 工程師 Ref.666AD 配白色錶盤和日期SL 工程師腕錶的鼻祖 - 原版 Ref.666AD 工程師腕錶搭配白色圓盤錶盤和日期顯示。錶盤上的螺栓圍繞著 "Ingenieur"(工程師)簽名,告訴您這個系列的歷史。 照片 @Goldammer.me.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IWC萬國錶在1967年推出了另一款經典便服腕錶Yacht Club[3],而1970年代開始的石英危機則意味著以精準度為基礎的機械製錶業將會發生巨大的變化,因此工程師腕錶的知名度也隨之下降。早在1969年,IWC萬國錶就打算重新設計其工程師系列[4]。然而,這一想法花了 5 年時間,並在一位傳奇腕錶設計師的領導下才得以真正實現。

1974 年,在推出 20 年之後,IWC 萬國錶聘請自由設計師 Gerald Genta 設計新一代工程師腕錶和其他幾款設計[1-2,4]。所有這些腕錶都應該是全新 SL(Steel Line)系列的一部分。最後,全新的工程師腕錶於 1976 年以 1832 的名義推出市場。

 

復古 1970 年代 IWC 工程師 Ref.1832巨型腕錶這枚為數不多的原版工程師Ref.1832 腕錶之一。這款所謂的「Jumbo」直徑為 38mm,酷勁十足。照片來源 蘇富比.

 

這款腕錶的設計與我們之前從 IWC 萬國錶所見過的所有款式大相逕庭,但從現代的角度來看,這款腕錶當然是極富根塔式風格。全精鋼、整合式錶鏈、超大尺寸的精鋼運動原型,在今天和 1976 年時一樣現代。

SL Ingenieurs 配備 38mm 墊形錶殼,錶圈上有五個孔,用於旋緊錶圈(所有孔均隨機排列)。所有這些腕錶都具備日期視窗、指針和計時器。其中最酷的設計細節之一,就是在多款腕錶上採用「圖形紙」錶盤紋理。

 

稀有的IWC萬國錶工程師型號3515 配白色圖形紙錶盤和皮錶帶許多工程師SL系列腕錶的錶盤上都採用了「圖形紙」結構,這種獨特的圖形紙結構讓這些腕錶顯得與眾不同。IWC萬國錶藉此清楚表明,這些腕錶是為專業科學家設計的。勞力士(Rolex)則採用螺栓式秒針......您可以決定誰的表現更好? 照片 @Goldammer.me.

 

2) 不同世代

參考編號 1832 是五代經典工程師 SL 系列中的第一代:Jumbo「(1976-84 年)、」Skinny「(1983-86 年)、」Skinny 2.0「(1985-89 年)、」500.000A/m「(1989-92 年)以及 」官方認證天文台表"(1993-2001 年)。所有這些腕錶都遵循 Genta 的設計大綱,並在 25 年的生產期間創造了輝煌的業績,但這些傳奇腕錶的產量卻不多。

 

旋轉手機以提高可讀性

Ref. 口徑 年份 生產 材料
第一代 - "Jumbo 1976-84 598
1832 8541ES 1976-84 543 鋼,雙色
9232

8541ES
1977-79 55 18K YG
第一代和第二代 - "Jumbo" 石英 1976-85 380 + 209
3003 2405 (ETA) 1976-79 335 鋼,雙色
9503 2405 1976-79 45 18K YG
3303 2250 1980-85 149

鋼,雙色
9701 2250 1980-84 56 18K YG
9720 2250 1983 4 18K YG 鑲鑽
第 2 代 - 「瘦」石英 1981-87
3305 2250 (ETA) 1981-87 鋼,雙色
3315 2250 1983-87 鋼,雙色錶帶
9703 2250 1982-84 18K YG
第二代 - 「瘦」 1983-86
3505 375 (ETA 2892) 1983-85 鋼,雙色
3515 375 1983-85 鋼,雙色錶帶
9225 375 1983-84 18K YG
第三代 - 「瘦」 1985-89 800
3506 3753x (ETA 2892-A) 1985-89 800* 鋼,雙色
3516

3753x

1985-89
800* 精鋼、雙色錶面 錶帶
9230

3753x
1985-86 800* 18K YG
第四代 - "500.000 A/m" 1989-92 1415
3508 37590 (ETA 2892-A2) 1989-92 955 鋼 (614)、雙色 (341)
3518


37590

1989-92
327 鋼 (158)、雙色 (42)、YG (102)、WG (25) - 上 背帶
9238

37590
1989-92 137 18K YG
9258

37590

1989-92
7 18K YG 鑲鑽
第五代 - 「官方認證」 1993-01
3521 887 (JLC 889) 1993-01 鋼,雙色
3522


887

1993-96
鋼,雙色
9239

887
1993-01 18K YG
9259

887

1993-01
18K YG 鑲鑽

表1.1976年至2001年IWC萬國錶工程師SL腕錶總覽[1]。星號表示第三代腕錶的總產量估計約為800枚,分為不同的參考編號。

 

2.1) 第一代,又名「Jumbo」。

規格。我們已經討論過 1832 及其黃金兄弟 9232 的一般設計與佈局。但還有一些細節需要提及。第一個系列,無論是自動機芯或石英機芯,都比後來的迭代產品大很多:直徑 38 公釐,高度 12.5 公釐,155 公克的頂級日耳曼精鋼(盜用@Hairspringwatches 的諺語)。防水深度達 120 公尺,可承受 80.000A/m (或約 1000 Gauss)。

機芯。這些早期的 Jumbo Ingenieurs 自動腕錶也是唯一仍採用自家機芯的腕錶 (石英腕錶及後來的錶款皆採用改良的 ETA 或 JLC 機芯)。8541ES 機芯以 8541B 機芯為基礎,但在主發條和槓桿部分採用了非磁性合金。

 

1970年代IWC萬國錶經銷商為Ref.9232 工程師腕錶1980 年的官方經銷商表,內含當時目錄內所有腕錶的相關資訊。在此,您可以看到摘錄自工程師 Ref.9232 18K 金款的摘錄。有趣的是,ref.9232 的防水深度僅為 60 米。照片來源 Frizzelweb.

 

價格。看看這些腕錶在當時的零售價是多麼有趣。1979 年,標準的Jumbo 精鋼款(石英與自動)價格約為 2370 美元。雙色款式的售價已達 4345 美元。但 18K 全金 Ref.9232 則需要大筆資金:高達 $15.520。相比之下 - 在 1980 年,勞力士 Milgauss Ref.1019 的價格約為 725 美元,而 18K 金的 Submariner 1680 約為 8950 美元[5]。第一代 Jumbo Ingenieurs 的生產/銷售量可能不到 1000 隻,這可能是有原因的。

 

2.2) 第二代又名「瘦身」機型

規格。1981年,IWC萬國錶推出第二代工程師SL腕錶。先是搭載石英機芯,1983年終於搭載375型自動機芯。與1832腕錶相比,第二代腕錶失去了許多厚重感 - 這些第二代腕錶(以及所有後來的腕錶)直徑僅34毫米,高度僅8.8毫米,重量僅約105克[1]!因此,這些腕錶被稱為「Skinny Ingenieur」。然而,尺寸的縮小也導致了抗磁性能的降低,第二代(和第三代)的抗磁性能 「僅 」可達 40.000A/m (500 Gauss)。

 

IWC 工程師系列 Ref.3505 配白色圖形紙錶盤,來自 Watchurbia第二代 Ingenieur Ref.3505,白色繪圖紙錶盤,製於 1982 年。在時標與指針設計上,可進一步看出與早期設計的些微差異。照片來源 Watchurbia.

 

產量。 很難說第二代工程師 SL 腕錶的產量有多少,但根據研究和供應情況,很可能低於第三代的整體產量(約 800 隻)。

錶帶。隨著第二代工程師SL自動腕錶的推出(實際上是Jumbo Quartz Ref.3003),該系列的錶鏈也隨之更新。I 型錶鏈的特色是扁平的鏈節,而 II 型錶鏈的特色是凸起的鏈節。

 

經典IWC萬國錶錶鏈款式比較第一類(左)和第二類(右)手鐲的比較。Type I 的特色是扁平和圓形的鉸鏈,而 Type II 的鉸鏈則在長方形的底座上凸起。這裡可見的是 Ref.1832和Ref.3508.照片來源 沙夫豪森 IWC 萬國錶.

 

2.3) 第三代又名 "Skinny 2.0"

差異。Skinny 2.0 「確實與原版 」Skinny "極為相似。乍看之下,這兩款腕錶幾乎一模一樣。不同之處就藏在機蓋之下。Skinny 配備 ETA-2892 ebauche,而 2.0 則配備更新的 ETA-2892-A。其次,在錶盤上 - 後來的 Ref.3506 的錶盤上有 "Swiss Made「(瑞士製造)的簽名,而早期的 3505 則只有 」Swiss「(瑞士製造)的簽名(但這也不是完全的規範,因為有些較後期的 3505 也可能有 」Swiss Made "的錶盤)。

 

一對復古 1980 年代 IWC 工程師腕錶 Ref.3505 & 3506直接比較 - 白色錶盤的 Ref.3505 鐫刻「Swiss」字樣(右)和後來鐫刻「Swiss Made」字樣(左)的黑色繪圖紙錶盤 Ref.3506 鐫刻「Swiss Made」字樣(左)。照片來源 Watchurbia.

 

2.4) 第四代又名「500.000 A/m

前沿。第四代腕錶再次變得極為有趣!儘管 "Skinny "腕錶有點像輕盈版的工程師腕錶,但IWC萬國錶在下一代腕錶上卻大刀闊斧。想像一下類固醇的 Amagnetic。IWC 於 80 年代中期邀請冶金學專家 Steinemann 教授與 Straumann 博士(我必須說這是聽起來最像德國人的學術名稱)協助研發超強防磁腕錶[3]

他們的研究成果是新型的鈮鋯合金游絲,從而提高了經認證的抗磁性能,最高可達 500.000 A/m(或 6250 高斯,0.625 特斯拉)。根據IWC萬國錶的檔案和內部測試,腕錶在3.7百萬A/m(或4.65特斯拉)時仍可完全運作[4]。換個角度來看:地球磁場的強度約為 0.0005 特斯拉。大多數的現代醫學 MRI 有 1.5 特斯拉,而您的標準廢車場電磁鐵 - 您知道的,就是拉起汽車的那種東西 - 大約有 1 特斯拉。這些手錶與您一起黏在龐大的磁鐵上時,仍可維持時間。

 

1990年代IWC萬國錶工程師腕錶的平面圖。3508 500.000 A/mIWC萬國錶為此感到自豪,並在錶殼側面鐫刻「500.000 A/m」字樣。照片編號3508,由 髮絲簧腕錶.

 

起源。可以肯定的說,IWC萬國錶推出如此超凡規格的腕錶並非僅為民用目的。這些腕錶最初是為德國武裝部隊(Bundeswehr,另請參閱 Ocean AMAG Ref.)德國的地雷潛水員需要極高的防護性,以免受到地雷電磁場的影響[6]

機芯。與之前的迭代機芯一樣,500.000A/m 採用了 ETA ebauche (2892-A2),儘管這款機芯已改得面目全非。機芯採用 21K 金質自動盤,並在軟鐵法拉第籠內加入鈮鋯合金游絲。有趣的是,這種合金的生產和加工成本非常高昂,IWC萬國錶實際上每售出一枚3508腕錶都會虧本[6]......這也讓這些腕錶成為製錶史上最酷的金融災難之一。

 

1990 年代 IWC 工程師雙色 3508 復古腕錶照片,灰色錶盤虧本的滋味從未如此性感......IWC萬國錶幹得好。雙色Ref.3508,灰色錶盤。 Watchurbia.

 

2.5) 第五代又名「官方認證天文台表

聰明的一步IWC萬國錶在經歷了3508腕錶的財務挫折後,仍然堅持推出工程師系列腕錶。品牌希望它能成為一款特別且非常專業的時計。1993年,IWC萬國錶推出Ref.1993年,IWC萬國錶嘗試讓工程師腕錶同時兼具專業性和盈利性。如何做到?COSC認證。

 

復古1990年代IWC萬國錶工程師型號3521白色腕錶,配放大鏡日期顯示Ref.3521 配備 JLC cal. 889 機芯,獲得 COSC 認證,表盤 6 點鐘位置有「Officialially Certified」(官方認證)簽名。這些較後推出的薄型 (34mm) 工程師腕錶還在 3 時位置設有放大鏡日期顯示。照片來源 Watchurbia.

 

機芯。IWC萬國錶從鐘錶製造商積家(Jaeger-LeCoultre)引入新一代機芯[1-2]:超薄的 JLC cal. 889 機芯 - 同一款機芯也曾在 1980 和 1990 年代[7] 的多款 AP Royal Oak Day-Date (& Moonphase) 錶款中運作。而為了進一步改善防磁特性,轉子則以950鉑金製成!

 

IWC 3521 工程師機芯內的積家 889 機芯與鉑金轉子IWC萬國錶3521工程師腕錶內搭載的積家889機芯與鉑金自動盤。照片來源 Watchurbia.

 

改進。在早期的「Skinny」SL 系列(當然不包括 3508)降低成本後,Ref.3521 終於回復到以往的專業規格,同時具備 120 公尺防水和 80.000A/m 防磁功能 - 這也是這些腕錶最初如此傑出的特點。COSC 認證在此也絕對派得上用場。總而言之,這絕對是最後一款經典的工程師 SL 系列......嗯,您也看到了:該系列於 2002 年停產。

 

3) 結論

總體而言,工程師SL腕錶既是現代鋼製運動腕錶的基石,也是現代鋼製運動腕錶的旁觀者。IWC萬國錶在製錶業的防磁「複雜功能」領域看到了自己的利基,並在該領域取得了巨大的發展。憑藉全面的防磁ref.3508 及其尖端的游絲技術,IWC 在這一領域超越了其他同業 10 多年:勞力士(Rolex)則是在 2000 年[8]才推出铌平衡擺輪(稱為 Parachrom)。

 

IWC Skinny Ingenieur 3505、3506 和 3521 型號配明亮式錶盤由 3505 (左)、3506 (中) 及 3521 (右) 三個款式組成的「Skinny」三連體,配備白色及灰色錶盤。 照片來源 Watchurbia.

 

工程師 SL 系列的設計充滿了過度工程化的瘋狂,以及 Genta 設計的明確現代主義工業線條,擁有現代人所喜愛的一切,甚至更多。結合這些數字,我們大概可以估算出工程師 SL 自動上鏈腕錶的總產量少於 5000-6000 枚。這使得它比愛彼的皇家橡樹Ref.5402......也為其專業性增添了稀缺性。

我想,隨著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欣賞這塊奇特的日耳曼鋼鐵,它也不會沉睡太久了。老實說,我真的等不及要讓這些腕錶得到應有的愛戴,並讓經典的IWC萬國錶最終成為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腕錶製造商之一。

 

衷心感謝 Sebastian 和他在Watchurbia的團隊所提供的真知灼見,以及寶貴的目錄、資訊和視覺指引圖書館。

 

探索我們的 復古腕錶系列 >

 

參考資料

[1]「工程師 」系列錶款 - 由沙夫豪森國際腕錶公司製造;Marco Schoenenberger;

http://www.moeb.ch/Ingenieur/Ingenieur_e.html

 

[2]1976-1983: "Jumbo" Ingenieur SL; Larry Seiden, Marco Schoenenberg, & David Ter Molen, The IWC Ingenieur;

https://www.frizzellweb.com/larry/ingenieur/Ingenieur4.html

[3]No Shirt, No Shoes, No Problem - The History of the IWC Yacht Club; Montres Publiques;

https://montrespubliques.com/1minute-reads/no-shirt-no-shoes-no-problem?rq=iwc

 

[4]來自 Gerald Genta 的工程師 SL:永恆的設計;沙夫豪森IWC萬國錶;

https://www.iwc.com/en/specials/gerald-genta.html

 

[5]勞力士價格演變;Phillip Goodloe,Plus6Minus4;

https://www.minus4plus6.com/PriceEvolution.php#

 

[6]3508,工程師 500.000A/m,鋼;Erik Gustafson,髮絲簧腕錶;

https://hairspring.com/exclusives/iwc/3508-ingenieur-500000-a-m-steel/

 

[7]Calibre 2124 - AP Chronicles;愛彼;

https://apchronicles.audemarspiguet.com/en/calibre/calibre-2124

 

[8]In-Depth - 現代勞力士擺輪游絲簡史;Danny Milton,Hodinkee;

https://www.hodinkee.com/articles/a-brief-history-of-modern-rolex-balance-springs

 

文字和圖形的所有權利均歸作者所有。 

發表評論


發現更多文章

註冊即可獲得

第一時間獲得經典新品

古董腕錶購買指南

幕後花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