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回顧一下上一次我覺得自己像一個拿著筆記本電腦的天真傻瓜,而不是一個鐘錶 「專家」。這幾天是日內瓦的拍賣季,有些結果會讓您感到驚訝是很正常的,但在 Antiquorum 拍賣會上,有一對腕錶讓我完全目瞪口呆:勞力士編號 3877 的蠔式錶殼。有些事情我之前並沒有考慮到...
2024 年 5 月 15 日
騙人的蠔式 - 見識勞力士「帝國
Marcus Siems @siemswatches
收藏家、作家、資料分析師
讓我們回顧一下上一次我覺得自己像一個拿著筆記本電腦的天真傻瓜,而不是一個鐘錶 「專家」。這幾天是日內瓦的拍賣季,有些結果會讓您大吃一驚,這是很正常的,但在 Antiquorum 拍賣會上,有一對腕錶的成交價卻讓我完全目瞪口呆。
我記得幾個星期前我在瀏覽Antiquorum 的目錄時,看到兩隻 1940 年代的勞力士只計時腕錶,看起來比較奇怪,一隻是玫瑰金,一隻是精鋼。不常見的圓形錶殼形狀,錶盤上有 "Oyster Perpetual "的簽名*。從照片上看來,狀況似乎很好,但我還是覺得估價相當高,6,000 到 10,000 CHF(玫瑰金款)。當我發現它的實際成交價是估價的五倍以上時,您可以想像我的表情!超過 50,000 CHF 的價格,當時我還以為這是一款相對普通的腕錶。天啊,我錯了!
難得一見的勞力士 "Empire" Oyster Ref.3877 在 Antiquorum.照片來源 憂鬱症.
1) 帝國 "Oyster"
我說的這兩隻勞力士是精鋼款 Ref.3548(拍賣品號 477,成交價 9,375 CHF) 和玫瑰金色的 Ref.3877(拍賣品號87),採用所謂的「帝國」蠔式錶殼。這兩款腕錶的錶殼尺寸均為 32 毫米,呈經典的圓形,錶耳呈長方形斜面。更重要的是,它們是自動腕錶(天文台認證!)。如您所知,在機芯結構中加入這些早期的自動盤,意味著過度增加機芯的高度,因此被稱為 "Bubble-Back"。Rolex ref.3131 - 最早的自動機芯 - 高度超過 13mm。
OG Rolex Bubble Back - 參考編號 3131。照片來源 Bulang & Sons.
儘管早期的勞力士蠔式錶殼在錶殼形狀上有相當大的差異,但自動錶款的錶殼普遍呈現 C 形,也就是我們現在最常聯想到的勞力士蠔式錶殼形狀[1]。然而,這些早期的泡背式蠔式錶殼的高度並未完全與時俱進,因為當時的流行需求仍是追求小巧纖薄的正裝腕錶。
因此,"Empire "是一種設計,至少在視覺上讓這些錶款的輪廓更纖細,並增加佩戴性。從側邊角度仔細觀察,我們可以發現這些「Empire」錶款的錶背呈圓錐形,表面平坦,邊緣經研磨處理。這些錶殼主要以金製成(51% 玫瑰金、24% 黃金、錶殼製造商Genex),相對較少使用鋼製(25%,由RWC 製造)**。有關錶殼結構、加工和角度的研究,請參閱[這裡]。
1940 年代 Rolex Oyster Perpetual "Empire" Ref.3548.照片來源 Caso 腕錶.
2) 「帝國」的提述
到目前為止,我可以確認 5 款採用「帝國」蠔式錶殼的錶款。9 3/4''''機芯(620 機芯),並符合天文台規範。換句話說,這些都是當時勞力士生產的高端產品。說到時間,「帝國」型錶款的生產時間約在 1938 年至 1944 年之間。
兩款標準錶款分別為 3548(中央秒針)和 3716(副秒針)。在上面,您可以找到經典設計的小變化,如 Ref.3877(小秒針,錢幣邊緣錶殼)和 Ref.4548(中央秒針,拱形表圈)。
圖 1. 勞力士蠔式恆動「帝國」參考概述。照片由 Monaco Legend Group、Loupiosity 及 Antiquorum 提供。
總產量很難估算,但我們可以看到,每個生產批次中相應的錶殼編號總是非常接近 - 數十隻的數量級 - 因此總產量可能不超過 2,000 隻,但很可能少很多。據我所知,公開的只有 23 款 Ref.3548, 18 ref.3716, 8 ref.3877, and only 2 ref.4548枚。
3) 「帝國」錶盤設計
這些參考資料中並沒有任何經典設計,但可以找到一些共通點**:
簽名:錶盤上從上至下的簽名為「Rolex-Oyster Perpetual-Chronometre***-Swiss Made」。
指針:最常見的手型是纖細的Baton手型 (約 57%),其次是Mercedes(約 14%)、Leaf/Feuille(約 10%)、Pencil(約 10%)、Alpha和Dauphine手型。
數字:這些腕錶的數字和時標幾乎都是彩繪的,只有極少數才會使用。約三分之一的腕錶配有阿拉伯數字(48%),42%配有羅馬數字,另有10%配有防錯/加州表盤。這些腕錶的數字佈局分別為刻位 (44%)、偶數位 (35%) 或全數位(21%)。
顏色:錶盤主要有三種顏色,即白色(47%)、黑色(18%) 和金色/檸檬色(35%)。
圖 2. 勞力士 「帝國 」錶款的各種不同錶盤設計。照片由 Monaco Legend Group、Antiquorum、Caso Watches 及蘇富比提供。
4) 結論
勞力士的收藏價值並不限於精鋼運動腕錶!是的,這些腕錶在過去十年左右一直是流行趨勢,但不要被愚弄,以為這就是勞力士所有的復古腕錶。過去一年多以來,珠寶腕錶和手鍊腕錶的需求激增,我們也可以看到勞力士 King Midas 再次受到歡迎。
潮流來來去去,這些小寶石再次成為時尚只是時間問題。就在不久之前,您還可以在每場大型拍賣會中找到少量的 Bubble Backs。對了,"Empire "也是一樣:
圖 3. 過去 35 年來,在拍賣會上推出的 Rolex "Empire" Oyster Perpetual 腕錶的分布情況。表款依編號(上)和材質(下)分類。
這些趨勢具有一定的週期性。如您所見,大多數「帝國」時計在 1990 年代早期至中期(20 批)和 2000 年代中後期(17 批)進入市場。有時只有一個好的結果,而出現流行轉變的情況並不罕見。在 Antiquorum 拍賣會上,52,500 CHF 的成交價看起來確實不錯...
另一款令人驚嘆的勞力士蠔式恆動 "Empire "ref.3716 精鋼錶款,搭配三文魚色錶盤和圓點刻度。錶殼已殘破不堪,但錶盤卻如此精美!照片來源 摩納哥傳奇集團.
但撇開所有價格不談,我只是很高興看到收藏家社群,或更確切地說是社交媒體社群,開始關注完整的勞力士古董目錄。這些經典的蠔式錶殼腕錶可以說是上世紀最重要的設計之一。然而,看到這些作品的演變在市場和鐘錶界的集體思維中得到更好的展現,我會更開心地成為古董錶的擁護者。
5) 附錄
想看更多?還有其他非 Oyster Oyster Perpetual 參考款式流傳在外 - 包括長方形的Ref.8126、神秘的圓形兜帽款式[1],以及枕形錶殼的Ref.4961.因此,長方形錶殼和墊形錶殼並未獲得天文台認證。
* 我一開始以為一定是重撥,因為......它不是「Oyster」,對吧?
** 我從過去幾十年公開銷售的 52 隻手錶中抽取了少量樣本 - 更不用說所有零件的原裝性都存在不確定性。因此,儘管我盡量嚴謹,仍請謹慎看待這些資訊。
*** "Chronometre"(精密時計)文字可以有不同的風格:Chronometre & Officially Certified Chronometer - 不確定是否也有英文/德文簡短格式的「Chronometer」。您也會發現有些腕錶簽有「Fab.Suisse「,而非 6 時位置的 」Swiss Made"。
參考資料
[1] The Best Of Time - Rolex Wristwatches; James M. Dowling & Jeffrey P. Hess, Schiffer (3rd Edition).
文字和圖形的所有權利均歸作者所有。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