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從顯而易見的問題開始 - 什麼是錶圈?表圈是環繞著腕錶水晶的外圈。它是錶盤與稀薄空氣之間的最後一道屏障...但在手腕上,它既可以成為增加外觀深度的配件,也可以突出自己。一般而言,錶圈可分為兩類,可以是功能性的,也可以是美學性的。目前已有數種不同的錶圈風格,但這些風格是何時開始流行,以及哪些類型的腕錶與之相關,則並不完全清楚。
2022 年 4 月 26 日
腕錶錶圈 - 功能與設計指南
Marcus Siems @siemswatches
收藏家、作家、資料分析師
讓我們從顯而易見的問題開始 - 什麼是錶圈?表圈是環繞著腕錶水晶的外圈。它是錶盤與稀薄空氣之間的最後一道屏障...但在手腕上,它既可以成為增加造型深度的配件,也可以突出自己。
一般而言,錶圈可分為兩大類:功能型或美觀型。目前有幾種不同的錶圈款式,但這些款式是何時開始流行,以及哪些類型的腕錶與之相關,目前尚不完全清楚。
有這麼多優秀的錶圈款式,但卻很難掌握其設計傳承......直到目前為止,我們仍沒有很好的歷史概觀。圖片 @goldammer.me
定量資料分析是回答這類問題的最佳工具。我評估了在Chrono24[1]上公開上市的6000多款腕錶的錶圈,範例從1940年一直到上世紀末。
邊框是怎麼一回事?它們成為設計流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已經有多久了?
光滑表圈
形狀:光滑的錶圈正如其名;一個簡單的金屬環繞著錶盤。這是最純粹的錶圈,能很好地融入腕錶的整體設計。
分佈:平滑的錶圈幾乎可以永遠輕鬆地說是腕錶的預設選擇。直到 1970 年代末、1980 年代初,表圈款式才成為每個鐘錶製造商和顧客都會考慮的選擇。然而,在上世紀中葉,平滑表圈以 98% 的最高市場佔有率穩佔一席之地。其簡潔優雅的設計仍然受到大多數正裝腕錶的青睞,但一般來說,除了潛水錶之外,幾乎所有類型的腕錶都採用了這種設計。
熱門例子:Rolex Explorer I、Patek Philippe Nautilus、Heuer Carrera 45、1990 年代 Omega Seamaster 120
光滑表圈:1980 年代之前的預設錶圈,光滑的表面圍繞著錶盤。照片:1950 年代的歐米茄星座系列玫瑰金表款 @goldammer.me
凹槽表圈
形狀:凹槽式錶圈是另一種經典錶圈,可能每個鐘錶愛好者都能說出它的名字。它的定義是其齒輪般的外觀。很自然地,它最初是用來將表圈更好地固定在錶殼上,以提高防水性能;1926 年,它首次出現在勞力士蠔式錶殼上[2-3]。有趣的是,這種設計原本具有高度的功能性。但如果我們現在考慮這種風格,它就純粹是一種美學。這種重新定義是有道理的,因為與光滑的錶圈相比,這種形狀增加了一倍的光折射面積。您可以發現這種設計的另一種變體,也就是所謂的引擎迴轉表圈。它是一種狹窄的凹槽設計,在時標位置有平滑的區域。
分佈:非常普遍的設計,傳統上最常見於勞力士錶款。因此,您可以在許多現代運動和服裝休閒腕錶上看到這種款式,在 1980 年左右達到最廣泛的分佈 (最大年度市場佔有率 28%)。
熱門範例:Hanhart Pioneer One、Rolex Datejust 1601、Vacheron Constantin 222、Rado Purple Horse
凹槽表圈:非常常見的設計,也是勞力士的旗艦表圈款式。其齒輪狀外觀使其顯得格外突出。照片:1970 年代雙色勞力士 Datejust "Buckley Dial" (巴克利錶盤) @goldammer.me
寶石鑲嵌錶圈
形狀:鑲嵌寶石的錶圈是您為時計尋找額外亮點的選擇。顧名思義,表圈上鑲滿了寶石,從紅寶石、藍寶石到鑽石,只要是最能吸引您目光的寶石。由於寶石屢見不鮮,製錶師一直試圖以這種款式來展現腕錶珠寶的一面。因此,鑲嵌寶石的錶圈通常會搭配以女性族群為主的腕錶。
分銷:鑒於 20 世紀 70 和 80 年代的石英危機,製錶商必須變得更有創意,並需要重新塑造傳統鐘錶的形象。將高級腕錶與廉價石英腕錶相對比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將腕錶定義為高級珠寶是非常合情合理的,而這正是我們從 1980 年代早期開始所看到的(最高年度市場佔有率 5%)。鑲嵌寶石的錶圈只是市場轉型的一個因素,但我們可以很好地看到它們在較為華麗的腕錶選擇中有多受歡迎。此外,在 1980 年代,「華爾街生活方式」(Wall Street lifestyle)蔚然成風。這種風格特別喜歡以昂貴的西裝來顯露財富,而在腕錶市場上,金色和雙色時計的增加,絕對有助於提升寶石的價格。
熱門例子:Rolex Daytona "Rainbow"、百達翡麗 Twenty-4 以及幾乎所有現代 Cartier 系列都有鑲鑽選項。
寶石鑲嵌錶圈:讓您的腕錶增添驚艷氣質的款式,讓人一看就知道您佩戴的是精緻的珠寶,而非功能性極強的時計。1980 年代的經典選擇,在這款現代的 Overseas 錶款中完美呈現。照片:現代江詩丹頓Overseas 33毫米腕錶 - 江詩丹頓提供
GMT 表圈
形狀:格林威治標準時間,或簡稱 GMT,在腕錶界是旅行時間複雜功能的代名詞,換句話說,腕錶至少能顯示兩個時區。這通常是透過使用額外的指針來實現的,指針指向印在錶圈上的 24 小時刻度。這就是 GMT 表圈。通常表圈會塗上兩段顏色,從 6 到 18 代表日間,從 18 到 6 代表夜間。
分佈:這種功能性極強的錶圈款式在航空領域一直特別有用。自從第一次長途飛行以來,它就一直存在,然而最為人熟知的是勞力士經典的 GMT Master。自 1960 和 1970 年代起,隨著商業航空旅行的日益普及,GMT 複雜功能也開始大眾化(最大年度市場佔有率 15%),成為任何腕錶品牌陣容中不可或缺的設計,尤其是在運動腕錶領域(市場佔有率 21%)。
熱門例子:Longines Weems、Rolex GMT Master II、Grand Seiko SBGN005、Tudor Black Bay Heritage GMT、Breitling Avenger GMT
GMT 表圈:高度實用的設計,並可顯示第二時區。圖片: 復古Enicar Sherpa Guide世界時間錶圈 @goldammer.me
潛水錶圈
形狀:潛水錶圈最初是為了避免在水中耗盡氧氣或在上升過程中幫助減壓而設計的工具。它將錶圈細分為 60 分鐘計時,通常是旋轉(經典潛水腕錶則是單向),是一種方便的計時方式。如此一來,就能輕鬆掌握「底部時間」。使用這種表圈類型計時的優點是,即使戴著手套也能操作,而且不會像計時碼錶的按鈕那樣影響防水性能。
分佈:最早被提及的潛水表圈範例是 1930 年代勞力士的 Zero-Graph。然而,這種設計直到 1950 年代早期才進入大眾市場,當時勞力士、寶珀和 Zodiac 都推出了配備旋轉潛水表圈的腕錶[4-5]。自此之後,潛水表圈的知名度與日俱增,並在 1990 年代達到高峰,市場佔有率高達 20%。
熱門例子:Rolex Zero-Graph、Blancpain Fifty Fathoms、Rolex Turn-O-Graph、Zodiac Seawolf、Omega Ploprof、Seiko 6309-7040 "Turtle"。
潛水錶圈:作為世界上最能拯救生命的錶圈而發明,它越來越受歡迎,並在許多人的手腕上留下了它的印記,無論是乾的還是濕的。照片:經典帝舵潛水員日期腕錶 @goldammer.me
階梯式錶圈
形狀:階梯式錶圈的最佳解釋是兩個環狀物 - 大小不相等 - 置於彼此之上。這是平滑表圈風格的有趣變化,可增加直接觀看腕錶表面時的深度。
分佈:階梯式錶圈是另一種經典的正裝腕錶設計。它從來都不是最流行的款式,但有趣的是,在過去的一個世紀中,它曾多次對腕錶市場產生影響。在 20 世紀 40 年代,它甚至是平滑表圈的極少數選擇之一。在20世紀末,它以其微妙的優雅風格重新回到腕錶系列中,並在20世紀 90 年代中期佔據了 8% 的市場份額。
熱門範例:江詩丹頓 Patrimony (81180)、卡地亞 Santos、百達翡麗 2499、IWC 工程師 3506
階梯式錶圈:光滑表圈的俏皮小弟,慶祝上世紀末新穎的升值浪潮。照片:1950年代摩凡陀玫瑰金「金字塔」錶盤 @goldammer.me
測速錶圈
形狀:在測速計的傘子下,所有錶圈都有助於計算任何類型的速度;無論是真正的測速計(行進速度)、遙測計(基於可見與可聽效果的事件距離)、分米計(將 60 分鐘刻度分成 100 段)或脈搏計(心率)。它是錶圈上的刻度,用來將時間轉換成另一種物理測量。例如,測速計刻度可將行走一個單位距離所需的時鐘時間轉換為速度。它簡化了心算過程,並與計時碼錶(秒錶)的複雜功能緊密結合。
分佈:在整個歷史中,測速計和其他刻度已被廣泛應用於計時碼錶中,但直到 1960 年代,大多數都是在錶盤上。直到上世紀中葉,刻度才開始轉移到錶圈上。Heuer 於 1958 年推出新穎的旋轉測速計[6],引領計時碼錶的設計邁向新里程。恰好 1960 和 1970 年代一直是計時碼錶的熱門時期,因此測速錶圈也隨之飆紅。但到了現代,人們對計時碼錶的興趣進一步增加,在 1990 年代末期達到高峰,每年的市場佔有率接近 20%。
熱門範例:Heuer Autavia、Rolex Daytona、Omega Speedmaster、Seiko 6139-6002 "Pogue"、Tudor Big Block Chronograph
測速錶圈:與計時碼表相關的表圈刻度,以簡化計算行進速度。由於它與計時碼錶本身的成功息息相關,因此在 1970 年左右和 20 世紀末尤為突出。照片:古董歐米茄超霸腕錶 @goldammer.me
我們仔細觀察了七種不同的錶圈風格,有趣的是,錶圈在 1960 年代之前一直沒有活躍於設計過程中。有兩個因素影響了新穎表圈風格的發展。
錶圈概觀:有三種錶圈:平滑、功能性和美觀。
一方面,腕錶越來越多地被用作堅固的工具。潛水腕錶、賽車計時腕錶和旅遊腕錶都有一個共通點,那就是它們的額外計時功能必須清晰易讀、操作方便。在這些情況下,一個小小的額外錶冠並不能達到目的,而表圈的額外空間和實用性是迄今為止更好的選擇。
另一方面,石英危機發生了。直到 1969 年,機械腕錶仍是工匠的裝置,是一種精細的工藝。隨著廉價且高度精準的石英腕錶的出現,這個行業的地位發生了變化。套用加里-卡斯帕羅夫 (Gary Kasparov) 的話:陷入衝突時要開心,因為你可以確定你必須採取行動。
1980 年代對鐘錶業來說是艱難的時期......您應該選擇高級鐘錶還是高級時裝? @goldammer.me
高端製錶業必須重塑自我,其中一條路就是將傳統機械腕錶打造成珠寶,在某種程度上與經濟實惠的電子腕錶截然相反。這也是華爾街生活方式的時代,一定程度的金光閃閃也無傷大雅。
因此,從 1970 年代開始,美學表圈開始崛起,實現了新的形象。而現在應該說鐘錶業一直在做同樣的事情。將水晶鏡面周圍的金屬空環視為整體腕錶設計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無論是為了功能還是為了視覺吸引力,這在過去和現在都是一場真正的革命。
附註:本指南遺漏了一些經典款式,例如鑲嵌式錶圈和鱷魚紋錶圈。此外,我將引擎拋光錶圈歸入凹槽錶圈。最後,由於資料太少,我不得不捨棄這些款式。我或許能夠在稍後的時間點逐一加入這些資料。您可以在參考文獻中查看其他幾個錶圈指南,以獲得更多有關此主題的資訊。
在此查看我們的指南:
腕錶錶殼製作的現代歷史第一部分
終極腕錶時標指南 第一部分
參考資料
[1]來自 Chrono24 的腕錶,於 2020 年 11 月29 日提取;德國卡爾斯魯厄;
[2]勞力士凹槽表圈:完整歷史;千禧腕錶;
https://millenarywatches.com/rolex-fluted-bezel/
[3]有凹槽的勞力士錶圈:Seminal Bling;Ariel Adams,ABlogToWatch;
https://www.ablogtowatch.com/fluted-rolex-watch-bezels-seminal-bling/
[4]The Dive Bezel: Its History and its Use; Jason Heaton, Revolution Watch;
https://revolutionwatch.com/dive-bezel-history-use/
[5]The Revolutionary Turn-O-Graph; Phillips;
https://www.phillips.com/article/3831520/the-revolutionary-turn-o-graph
[6]計時碼錶的歷史;錶冠與機芯;
https://blog.crownandcaliber.com/the-history-of-the-chronograph/
[7]什麼是錶圈?不同的刻度與使用方法;Charles-Philippe,Bespoke Unit;
https://bespokeunit.com/watches/bezel-scales/
作者保留所有文字和圖形的權利。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