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經常聽到古董錶愛好者說,現代腕錶的風格越來越沉悶。每個品牌都在做相同的事情,沒有強大的設計進化,你往往到處都能看到相同的三種腕錶。但問題的癥結何在?我們是否正在經歷一個非常清晰和固定的預設設計時期?這可能以前也發生過吧?造成這種觀感的另一個原因可能是,我們從腕錶世界獲得的印象主要是透過 Instagram 等平台形成的。這是否符合腕錶世界的正確狀態?
2022 年 8 月 23 日
Pabulum...腕錶是否曾經單調?
Marcus Siems @siemswatches
收藏家、作家、資料分析師
論點 - 對立面我經常從鐘錶愛好者(尤其是古董錶愛好者)口中聽到,現代鐘錶的面貌越來越沉悶。每個品牌都在做相同的事情,沒有強大的設計進化,你往往到處都能看到相同的三種腕錶。但問題的癥結何在?我們是否正在經歷一個非常清晰和固定的預設設計時期?這可能以前也發生過吧?因為變化少也意味著我們得到了清晰的原型,有人稱之為「標誌性設計」。
一個時代的設計是什麼?... ... ... ... ... ... ... ... ... ... ... ... ... ... ... ... ... ... ...因此,讓我們在此將這個問題說得更清楚一點,並進一步詢問:在某個時代是否有明顯的趨勢?
所有這些相當抽象的問題歸根究柢就是變異。如果我們看到很多變化,那就表示這是一個自由設計的時代,沒有什麼界限。另一方面,如果幾乎沒有變化,那就表示我們處在一個有明確設計範本的時代。
非常經典的設計,但也有一些變化...照片 Omega Seamaster XVI Olympics (prototype) 配備令人驚艷的奶油色漆面錶盤 @goldammer.me
在此,我們將進一步了解這種變化*。某個時代的腕錶之間看起來有多相似,這種變化又是如何隨著時間演變的?對於腕錶設計的某些特徵,這種變化又是如何表現的呢?比方說,指針和錶盤顏色的變化是否相同?
在此,我們首先分析主要設計元素 - 即腕錶類型、直徑、錶殼形狀、錶圈樣式、錶盤顏色、時標、指針樣式、數字佈局 - 的平均變化,並繪製過去 80 年的圖表。
圖 1. 設計變異的分佈 - 所有特徵(手錶類型、直徑、錶殼形狀、錶圈樣式、錶盤顏色、時標、指針樣式、數字佈局)的平均值 - 1940-2000 年間[1].
這就是隨著時間的變化,現在它能告訴我們什麼呢?首先,我們可以看到 1950 年代有一個明顯的最低點。我之前已經指出來了,我們可以在這裡再次觀察到:這是上世紀的服裝腕錶時代。一個非常明確的設計趨勢。在 50 年代之前,我們經歷了戰爭年代,隨之而來的是軍用錶和正裝腕錶的混合,兩者都有明顯的不同,因此導致了變化的增加。
1950年代(正裝腕錶)的設計帶有一點現代工具腕錶的影子 - Universal Geneve Polerouter Date。圖片 @goldammer.me
但 1950 年代之後呢?一個明顯的底線是,腕錶界的變化 - 除了 1980 年代的少許例外 - 實際上越來越多。到了上世紀末,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設計分支。那麼,是哪些特點推動了這種增長呢?是所有設計元素都呈現上升趨勢,還是只有少數設計元素呈現上升趨勢?
圖 2. 主要設計元素 - 腕錶類型、直徑、錶殼形狀、錶圈樣式、錶盤顏色、時標、指針樣式、數字佈局 - 在 1940-2000 年間的設計變異歷史分佈。
我們確實有很多東西需要解讀。話不多說,讓我們深入了解多方面的結果。
1) 二次大戰期間的尺寸變化
在我們的分析中,對早年來說很有說服力的一點是個案大小分佈的變化。這背後有兩個相互矛盾的趨勢。首先,當時經典優雅的腕錶仍然遵循趨勢,趨向於頗小的尺寸。如果您能將所有複雜的機械裝置裝進一個較小的錶殼中,這就是品質的象徵[2-3]。另一邊廂則是軍用腕錶,或更準確地說是飛行員腕錶。這些腕錶必須在飛行途中處理,而飛行員一直戴著手套,因此需要大錶盤來確保最大的可讀性。
在 1940 年代,正裝腕錶的款式也有不少變化,例如這款美麗複雜的 Omega 2471 Cosmic,配備匕首時標和葉形指針。圖片 @goldammer.me
2) 1970 年設計爆炸
六、七十年代確實是一個自由精神的時代。我們可以在這裡的分析中完美地詮釋這一點。它顯示了手錶指針(1962 年)、手錶類型(1967 年)、錶殼尺寸(1968 年)、錶殼形狀(1974 年)和錶盤顏色(1978 年)的高峰變化。在這段期間,越來越多的工具腕錶開始流行,而且所有的腕錶都有共同的受歡迎程度,並沒有一個明顯的最愛。多樣化的腕錶類型帶來多樣化的設計。這就是製錶史上這個創新時代的定義。
1960 和 1970 年代是一個充滿創意設計的時代。不論是堅固耐用的賽車計時碼錶,還是超高精密度(和頻率)的機芯,就像這款 60 年代末的巧克力浪琴 Ultra-Chron。圖片 @goldammer.me
3) 90 年代的普遍增長
與 1960 年代和 1970 年代的短暫高峰相反,90 年代的腕錶設計在整體特徵上呈現出多變的趨勢。在上世紀末,腕錶設計似乎逐漸開放,並引發了多種趨勢,而不是跟隨單一的原型。這一點在腕錶類型上表現得淋漓盡致,但腕錶錶圈的多變性也是前所未有的。唯一例外的是錶盤顏色(似乎又變得更單調)和錶殼形狀(一如既往的低矮/圓形)。
您對 80 年代末和 90 年代的美學非愛即恨。但這個時代本身也是變化多端。從高度複雜卻又超薄的自動金表,一直到最華麗的華麗寶石鑲嵌表款。照片 @goldammer.me
4) BUT 的最大變化是分散的
儘管設計元素的高度變異性在某些時間點確實有所重疊,但除了少數例外,它們從未在同一時間達到峰值。這意味著,這些年來總是有一個特定的設計元素被調整、變更,並保持彈性。這真的不是說,不是所有東西都是可變的,就是所有東西都是固定的。
每種關鍵設計元素都有其誕生的時期,製錶業也有其嘗試的時期。從不沉悶,變化在於細節!
具有劃時代性和決定性的設計是沒有錯的。這枚IWC萬國錶Cal.852是您所能想像的1950年代腕錶:太子妃式指針、方形標記、6-12數字以及花俏的表耳。圖片 @goldammer.me
很遺憾,我沒有過去幾年的數據,但我認為同樣的情況至今仍在發生。我們可能會被困在自己的社交媒體泡沫中,一遍又一遍地看到相同的作品。同樣地,大多數鐘錶媒體都在討論相同的新產品,遮蔽了我們對其他地方明顯變化的觀察。這還不是最後的結論,但就目前而言,我認為我們不應對當前的腕錶格局完全失去希望。來自印度和較小品牌的設計有很多變化,所以讓我們只希望這種自由能很快再次蔓延到更廣泛的市場。
* 給有統計傾向的讀者:分類變數的變化並不容易量化。在這裡,我使用在特徵中和每一年中遞增排列的標籤的累積概率分布(再慢慢讀一遍;) )。在這個分佈中,我(spline-)插補了半最大點(50%),然後將其除以給定特徵的標籤數量。聽起來很複雜,如果您對詳細資料有興趣,請寄簡訊給我。
參考資料
[1]~6,000 腕錶來自 Chrono24,於 2020 年 11 月29日和 2022 年 1 月6日提取;德國卡爾斯魯厄;
[2]腕錶何時開始變得如此龐大?
https://goldammer.me/blogs/articles/history-watch-size
[3]Gent's Watch Sizes (Why Size is Irrelevant);Michal Kolwas,WahaWatches;
https://wahawatches.com/gents-watch-sizes-why-size-is-irrelevant/
文字和圖形的所有權利均歸作者所有。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