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車 0

抱歉,看來我們沒有足夠的此產品。

產品
小計 免費
結帳時會計算運費、稅金和折扣代碼
  • 美國運通
  • Apple Pay
  • Google Pay
  • Klarna
  • 大師
  • 萬事達卡
  • 貝寶
  • 購物付款
  • 工會薪資
  • 簽證

您的購物車是空的

腕錶機芯進化史 - 碰觸式自動機芯

復古 1950 年代 Universal Geneve Polerouter 配備保險桿自動裝置

Bumper 機芯首先是一種真正的觸覺體驗!如果您有機會的話,請將 「錘子 」自動機芯放在手腕上,讓重量 「撞擊 」錶殼。這是一種如此直觀的體驗,您再也不會從您的腕錶中感受到同樣的回饋...但這些腕錶背後的歷史是什麼?這種現在被視為奇特的腕錶在製錶史上佔有什麼地位?

2023 年 10 月 11 日

腕錶機芯進化史 - 碰觸式自動機芯

Marcus Siems 是《Goldammer》的作者和撰稿人
    Marcus Siems @siemswatches
    收藏家、作家、資料分析師


  

我非常喜歡在早上手動上鏈。與時間的觸覺互動是令人期待的例行公事......這大概就是齒輪列卡嗒卡嗒響的旋律吧。在我看來,這種與毫無生命力的物件之間的親密對話,只有將帶有保險桿機芯的腕錶戴在手腕上時所體驗到的喋喋不休才能與之媲美。在手腕上滾動,感知腕錶如何獲得能量並與您一起甦醒,這種內在的回饋是無與倫比的。然而,只有極少數的人能夠體會到我所說的......原因很簡單,因為現代的自動腕錶已經不再 「撞擊 」了。

那麼什麼是保險槓,當時的自動腕錶又是怎樣的呢?我們可以追溯自動腕錶的演變,一直到 1770 年代 Abraham-Louis Perrelet 的發明,以及 Abraham-Louis Breguet 對概念的改良[1]。但這些都是懷表,而且這種趨勢沒有持續下去。因此,直到 20 世紀初,自動上鏈裝置的概念幾乎被遺忘。

 

三款自動上鏈古董腕錶...概述 Full-Rotor (Rolex)、Bumper (UG Polerouter steel) & Micro-Rotor (UG Polerouter rose gold)。

 

1) 第一款保險桿自動腕錶

1924 年,約翰-哈伍德(John Harwood)重新提出了「自動上鏈」腕錶的概念,這一次,它被戴在了手腕上[1-3]。而他使用的系統是什麼?所謂的保險槓式(或稱錘式自動上鏈)機芯。因此,一個錘子形狀的大型砝碼被固定在機芯的中央位置,並可以圍繞大約 200-270 度的弧線自由旋轉。錘子的兩端連接了彈簧保險槓,以將其彈開,並盡可能有效地利用能量。這個系統使得將手臂運動的動能轉移到主發條上成為可能。因此,它的工作原理有點像搖搖板。這是透過現代的開放式底蓋所無法看到的景象。

 

示例 保時捷機芯 - Omega cal. 354 - 可視化移動部件可視化 1950 年代 Omega Constellation 配備 Cal.354 碰針機芯的上鏈錘。上鏈錘"(淺藍色)可自由旋轉約 270 度的弧度(粉紅色表示)。運動能量透過棘輪傳遞至主發條,從而為腕錶提供動力。圖片 Goldammer 檔案庫.

 

哈伍德的上鏈系統很快就被勞力士臭名昭著的 360 度全擺陀系統在 1931 年的 620 型機芯[2]上黯然失色。全擺陀系統比保險槓式更優勝--全擺陀比來回撞擊更節能。然而,這並沒有阻止保險桿的發展。嗯,也不完全是這樣......由於勞力士緊密的專利關係,在接下來的 20 年中,非威爾斯多夫品牌仍必須應用保險桿*!因此,大多數品牌都只能使用一種或另一種版本的 Harwood 系統。

 

2) 是誰讓保險桿成名?

率先開發保險桿上鏈系統的可能是 Omega、Jaeger-LeCoultre 和 Universal Geneve。它們並非唯一進一步開發此機芯的製造商,但可能是現今最知名的例子。

歐米茄。1943年,Omega(歐米茄)推出了首款(量產)配有保險桿上鏈系統的自動機芯--Caliber 28.10RA PC[4-5]。1949年,這款機芯更名為Cal.3XX系列,並為最早的星座表款提供動力[6]

 

1950 年代早期的 Omega Seamaster 腕部照片,配備自動保險桿Omega 在整個錶壇都使用保險桿機芯。以下是 1950 年代早期的海馬自動上鏈腕錶,配備獨特的粗壯錶耳。圖片 Goldammer 檔案庫.

 

積家。這家鐘錶製造商於 1946 年以 476 型機芯[7-8]進軍自動機芯市場,並於 1948 年重新設計了這一概念,推出了具有動力儲存顯示功能的 481 型機芯[9]。1948年,他們重新設計了這一概念,推出了帶動力儲備顯示的Cal.除了自行組裝外,JLC 也為江詩丹頓等品牌提供保險桿機芯(1951 年起為 K477)[1,10]

Universal Geneve。Universal Geneve 的 Polerouter 是該時代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最初推出時採用的是半振動機芯砝碼,搭配 1948 年推出的 Martel Caliber 138 機芯[11]

 

1940 年代 Jaeger-LeCoultre Power-Reserve 腕錶照片Jaeger-LeCoultre 是另一個加快自動腕錶發展的品牌。除了他們的動力儲存指示器(cal. 481)之外,他們還在 1956 年推出了第一款自動響鬧腕錶(cal. 815)。圖片 Goldammer 檔案庫.

 

3) 數字上的保險桿運動

因此,我們認為全自動盤機芯一定是一炮而紅...尤其是勞力士的行銷部門在品牌創新方面一向很有一套。但這些不同的自動機芯類型到底有多普遍呢? 有趣的是,即使在專利限制解除之後,幾乎所有的保時捷機芯製造商都將其與全自動盤一起銷售。因此,至少在 1950 年代末之前的某段過渡時期,全自動盤並非所有人的絕對首選。

當然,我們很難判定這些不同的機芯風格到底有多受歡迎。我們無法確定,但比較Chrono24**[12]上的列表,可以提供一個不錯的初步猜測。我們可以找到總計超過 2,200 隻來自 1930、40 和 50 年代的自動時計。其中有 770 塊 Rolex (35% & 2% Tudor)、〜650 塊 Omega (29%)、〜70 塊 Jaeger-LeCoultre (3%)、〜70 塊 Longines* (3%)、〜45 塊 Universal Geneve (2%) 和〜40 塊 Zenith (2%) 腕錶。

 

1930 至 1960 年間各品牌不同自動腕錶機芯的分佈情況圖 1. 1930-1960 年間各品牌不同自動腕錶機芯的大致分布情況[12].虛線和實線分別表示主要是全旋翼和保險桿方式的運動。

 

事實上,我們看到隨著市場上不同競爭者的出現,勞力士在自動腕錶領域的佔有率下降了。從這裡我們可以推論出,在 1930 年代末和 1940 年代初,勞力士腕錶是目前最常見的產品(1941 年達到 61% 的峰值)。

但歐米茄的保險桿一經推出,便引起了轟動。1945 年至 1955 年間,兩個品牌在自動腕錶的受歡迎程度上幾乎不相上下。即使考慮到這一數據中所有不同的注意事項和偏見,也可以說勞力士並沒有擊敗他們的競爭對手。至少歐米茄的保險槓自動腕錶即使不比勞力士的恆動腕錶更受歡迎,也不遑多讓。

 

歐米茄不銹鋼 Late Artdeco 鎚擊式自動上鏈腕錶歐米茄確實是上世紀最具影響力自動機芯的有力競爭者之一。他們的 28.10RA PC 是當時最搶手的機芯之一 - 總體而言,我們看到的生產量可能超過 130 萬枚。[4]. 照片 Goldammer 檔案庫.

 

4) 結論

從現今的角度來看,保險桿風格的機芯是一種奇特的東西,如果您不喜歡復古風格,就不會真正接觸到它。我們都已經習慣了全自動盤的概念,外圍的 Microtor 就像 NBA 賽事中的騎師一樣突顯出來。不過,Bumper 機芯在製錶史上仍有其應有的地位。

 

古董腕錶上的三合一自動上鏈裝置自動腕錶上鏈機械裝置的完整三部曲*** - 全轉子(左,勞力士),保險槓(中,UG)和微轉子(右,UG)。 照片 Goldammer 檔案庫.

 

首先,它是腕戴式自動腕錶的原始概念。第二,由於勞力士擁有 20 年的卓越全轉子上鏈機械裝置專利,因此它變得非常流行。第三,因為顧客似乎仍然非常重視保險桿技術 - 至少在 1950 年代末和 1960 年代初之前 - 即使他們可以選擇。最後,這是一種真正的腕上體驗!如果您有機會的話,請將那枚「鎚子」自動腕錶帶到您的手腕上,讓重量「碰撞」到錶殼。這是一種觸覺上的體驗,您再也不會從您的腕錶中感受到同樣的回饋了。

 

 

* 除了浪琴(或許還有其他品牌?)Saint-Imier製造商可能在專利上找到了漏洞,或是與勞力士合作,在1945年就推出了全自動盤機芯22AS[13-14]。然而,浪琴表如何做到這一點,對我來說是一個謎。

** 當然,使用來自相當不受限制的公共資料庫的資料是一項重要的工作,但也有一些限制。沒有人能保證所提供的所有資訊都是準確的。我在此依據大數定律,認為來自單一腕錶的某些不確定性會被平均化。此外,單一品牌的偏差在不同年份會相當穩定,而且隨著時間的趨勢可能比品牌間的單一總體比較更可靠。但正如每項數據一樣,我們必須注意其不足之處。

*** 至少存在第四個捲繞機構:周邊轉子。因此,砝碼可在機芯周邊自由擺動,而無需中央固定。因此,錶杆和錶冠必須移至腕錶背面。例如,百達翡麗在 1965 年獲得了機芯 350 的專利,但卻很少使用 (參考編號 3569 就是一個例子)。

 

 

參考資料

[1]腕錶如何運作:什麼是自動腕錶;Brandon Baines,Fratello;

https://www.fratellowatches.com/how-watches-work-what-is-an-automatic-watch-and-what-different-types-of-winding-weights-are-there/

[2]《時間簡史》:Rolex Part I (1905-1945);Brandon Baines,Fratello;

https://www.fratellowatches.com/rolex-brand-history-part-one-1905-1945/

[3]Jaeger-LeCoultre, Automatic Movements & the Power-Reserve; Marcus Siems, Goldammer Vintage Watches;

https://goldammer.me/blogs/articles/jaeger-lecoultre-powermatic

[4]腕錶機芯:Omega 28.10RA PC; ranfft;

http://www.ranfft.de/cgi-bin/bidfun-db;Omega_28_10RA_PC

[5]Omega 腕錶及其機芯;ChronoMaddox;

https://www.chronomaddox.com/OmegaCaliberList.html

[6]Omega Constellation Reference Guide - The Pie-Pan Era; Marcus Siems, Goldammer Vintage Watches;

https://goldammer.me/blogs/articles/omega-constellation-guide-pie-pan

[7] 一頁有趣的 JLC 歷史:自動腕錶;Nicolas amanico,WatchProSite;

https://www.watchprosite.com/jaeger-lecoultre/an-interesting-page-of-jlc-history-automatic-watches-/2.875793.5969083/

[8] JLC 476;WatchWiki;

https://www.watch-wiki.net/doku.php?id=jlc_476

[9] JLC 481;WatchWiki;

https://www.watch-wiki.net/doku.php?id=jlc_481

[10]Collector Guide Vacheron Constantin Time-Only Movements; Allen Farmelo, Beyond The Dial;

https://www.beyondthedial.com/post/collector-guide-vacheron-constantin-time-only-movements-of-the-20th-century-a-complete-catalog-of-serially-produced-large-format-round-calibers/

[11]Universal Geneve - 歷史;Universal Geneve 資訊

https://universalgeneve.info/content/6-history

[12]Chrono24 - 自動腕錶列表 (篩選 1930-1959 年),2023 年 10 月 09 日擷取;德國 Karlsruhe;

https://www.chrono24.com/search/

[13]腕錶機芯:Longines 22AS;ranfft;

http://www.ranfft.de/cgi-bin/bidfun-db;Longines_22AS

[14]追溯浪琴表的鐘錶傳統;Nico Bandl,SwissWatches Magazine;

https://swisswatches-magazine.com/blog/longines-1832-history/

 

文字和圖形的所有權利均歸作者所有。

1 評論

Sasa

真的很喜歡,也學到了很多。謝謝

發表評論


發現更多文章

註冊即可獲得

第一時間獲得經典新品

古董腕錶購買指南

幕後花絮